由豐田生產方式研究會成員所著「圖解豐田生產方式」一書,將豐田成功祕訣完全透視,成為日本亞瑪遜網站長銷熱賣,兩年內狂銷十一刷的熱門書籍。日本如今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少子高齡化、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國內產業的空洞化、通貨緊縮等等,環境比以前更為艱困。在這樣的環境中,更需要有效運用有限的資源,盡量減少廢棄物產生,不給地球帶來負擔。如何朝這些方向來進行製造,是每個企業的重大課題。
大量製造的生產方式,一不小心就會製造過多,在物質缺乏的時代還無所謂,但是今天已是多樣少量化的製造當道,超過必要數量的大量製造,很容易造成生產過剩。生產過剩不但造成材料、零件的浪費,電力及石油等能源消耗,甚至導致包裝與容器增加,以及必須增設倉庫等等。由於製造數量超過市場需求,銷售剩下的產品,有些只能當成產業廢棄物處理掉,再怎強調零排放(Zero Emission)的重要,若是製造過度,零排放也就只是口號----因為製造多餘的物品就等於製造產業廢棄物。
此外,當今社會還有許多人仍有以下的錯誤認知:
1. 大量製造比較便宜。
2. 大量購買比較划算。
3. 庫存是資產。
4. 購買新機器就能提高生產效率。
5. 機器設備的使用年限就和法定耐用年限一樣。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主軸是「剛好及時(Just In Time)」和「自動化」。剛好及時就是在必要時間,製造或購買必要數量的必要物品,其基本精神是「庫存是罪惡」,唯有如此才能不產生浪費,才能讓公司獲利。提到成本削減,有人以為只要導入新機器設備,生產效率自然會提升,成本也會降低。其實重要的是如何改善現有的機器設備,讓自己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不必管機器的折舊年限到底是幾年,就算是老舊機器,只要確實做好維修,加上巧思,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都會改善。要記住,是人在使用機器,不是機器在使用人。
豐田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惟是:徹底消除浪費。只要徹底消除浪費,自然能夠降低成本,節省能源,同時兼顧環保的趨勢要求。工廠必須每天持續推動改善,讓機器的工作與人的工作共存。使得原本需要相當大空間來放置機器設備的工廠,能夠以精巧的設備取代原本笨重的機器,並以更少的能源來製造。推動剛好及時,看板等方式,能夠防止過度生產,進一步廢除輸送帶,建立以人為主的台車導引生產線,改善零件搬運階段的包裝方式,達成製造零垃圾的目標。
此外還有回收(recycle)的問題。豐田汽車已能利用廢棄物再生品來製造汽車,如果不能從設計的階段即仔細思考回收再生的問題,便很難做到高比例的回收。要實現毫無浪費的製造方式,應該建立銷售後再製造的「客製化生產」機制,也就是接到顧客的訂單之後,才開始開發、製造、交貨。要達成「客製化製造」必須做到下列幾點:
1. 改善物流。
2. 可以縮短製造前置時間(Leadtime)。
3. 提升生產線的可靠度。
4. 減少並且抑製產品品項的增加。
改善物流方面,應以混合運送等方式提升裝載率,集貨時也不要怕麻煩,多跑幾次生產線。這樣做可以讓銷售速度和生產線製造速度趨於一致,讓庫存量維持在一定程度。縮短製造的前置時間方面,透過縮短換模時間,改善從原物料進貨到成品出貨流程方式,即可達成。要提升生產線的可靠度,重要的是必須要盡量提升良率。增加工作效能,致力於預防維修,不讓機器故障,也是提升可靠度的不二法門。要防止機器故障再度發生,做好工廠的管理則是關鍵。減少並抑制產品品項增加方面,可以在開發,設計階段時即統一零組件,藉此減少產品品項。與零件供應商合力開發產品,是可以嘗試的方法。要實現以上的目標,必須建立「後製程領取」的機制,製造出來的物品就放在製造出來的地方,商品的製造順序則從銷售出去的產品開始。持續推動之下,必然能夠累積可觀的成果,成功降低製造成本,並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