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禪機


2020/06/11

福田禪機

引言

 

「老子道德經」共計八十一章,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值得參悟之處。為分享讀者,引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林安梧博士(林安梧教授係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東方人文教基金會董事,著有〈台灣、中國邁向世界史〉、〈存有,意識與實踐〉、〈中國宗教意義治療〉、〈教育哲學講論〉、〈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臺灣文化治療:通識教育現象學引論〉、〈臺灣•解咒﹕從「主奴意識」到「公民社會」〉、〈後新儒學理論的諦造〉)之《老子道德經》新譯暨〈心靈藥方〉。

無論是機構成員或個人日夜埋首研發工作,閒暇之餘,看一看「老子道德經」或可放下心中憂煩,冷靜思考,或許可以增進若干見識,強化工作思維。

本刊特于轉載,感謝林安梧教授在網站公開;著作版權仍屬林安梧教授所有,林安梧教授於202036日電郵同意刊載。

林安梧教授的大作:「老子道德經」暨「心靈藥方」已有出書,有興趣者請上網購買。

 

 


《老子道德經》第廿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白話譯文:
最大的德行願景,就是順從著自然大道。自然大道究是何物呢?有無虛實,恍惚難辨!恍恍惚惚中,自然大道顯現了意象;恍恍惚惚中,那意象逐漸轉為具體的形物了;自然大道是何等深遠而幽冥,卻隱含著精誠的動力,自然大道的精誠是真切的,這裡有其確信不移的地方。 從古到今,人們用了許多名言概念去建構這世界,它總離不開「自然大道」。就是經由「自然大道」,才能審閱人間大眾各種事物。我何以能夠知道人間大眾各種事物的情狀呢?就憑這「自然大道」。
藥方:
具體的形物要分辨清楚,但要超越它,真實的圖象要明白,但要空卻它。自然大道是無名、無形、無情、無象的,只是個自然而已!順從著自然大道,就不必強調自覺的德行,精誠自可以不移,真正的精誠不是勉強,而是自然。回得「自然大道」,一切清楚明白,人間事物,整整齊齊,一個走不了!

《老子道德經》第廿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白話譯文:
彎曲正所以能伸直,低窪正所以能滿盈,破舊正所以換新,少了正所以能得到,多了正所以造成迷惑。因此,聖人懷抱著整體的道來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不自我表現,因此反而明白;不自以為是,因此反而彰顯;不自我誇耀,因此反而功勞長存;不自驕自滿,因此反而得以生長。
古來所說「曲折才得周全」這樣的話,那裡是虛飾的話而已呢?實在說來,是應該像這樣的周全才能歸返於道啊!
藥方:
理直不一定要氣壯,做起來儘管有些曲折,但卻可能是較為周全的。要能「藏」,但不是遮掩;而只是讓自己在安靜的情境下,默運造化,好好生長。不必擔心走錯路,走錯路,就多認得一條路,好好記得這條路,以後可能也有用。法律對了,道理不一定對;道理對了,人情不一定對;人情對了,還是要求道理對,求法律對。真人情,不是世俗,而是人的真情實感。

《老子道德經》第廿三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譯文:
默然無語,自然天成,暴風颳不了一整個早上,急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使得它們這樣子的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讓暴風急雨持續長久,更何況人呢?(人怎可能讓苛政暴刑長久呢?)因此之故,順從於自然大道的,它就和同於自然大道;依循著天真本性的,它就和同於天真本性;一旦失去了自然大道、天真本性,它也就這樣失去了自己。生命和同於自然大道的人,自然大道也樂與相伴;生命和同於天真本性的人,天真本性也樂與相伴;生命失去其自己的人,那自然大道、天真本性也就不願與它相伴。自己守的信諾不足,自然大道、天真本性也就不信任它!
藥方: 與其相信話語的確認,不足相信一切會默運造化、自然天成!暴風急雨,就讓它過去吧!過去了,天地澄明,平坦太平!即使是錯的,包容它,就可能長出對的;即使是對的,強調它,卻可能變成錯的。內在的確認,相信自然天成,也就會自然天成!大自然有一獨特的偉力在焉!

《老子道德經》第廿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誇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白話譯文:
墊著腳跟,會站不穩,張大布伐,反而難行!自我表現,反而沒得明白;自以為是,反而沒得彰顯;自我誇耀,反而沒有功勞;自驕自滿,反而沒得生長。像這樣子對於道,可以說是「吃過頭,剩下的飯;做過頭,累贅的行止」,就事來說,會令人心生厭惡,因此有道之士,不願意這樣做。
藥方:
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往前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只是個閑逸,可也。忘記自己的功業,忘記自己的欲求,這樣才是個真幸福的人,上蒼才得幫助你!生長,只是個生長,不必老安在「自己」,自然可也。不要勉強,勉強會造成傷害;寧可順成天地!

《老子道德經》第廿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話譯文:
有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之前即已存在。無聲無息的、無邊無際的,敻然獨立,永不遷動;周而復始,運行不已,它可以做為一切天地萬物的母親。我們不知何以名狀它,約定叫它做「道」;勉強地形容它,說它是廣大無邊;廣大無邊而運行不盡,運行不盡而玄遠無際,玄遠無際而又返迴本源。這麼說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這麼說來,總體之本源的「道」是創生不已的、普遍而高明的「天」是寬廣無涯的,具體而厚實的「地」是涵藏無盡的,虛靈明覺的「人」也一樣具有自強不息的創生可能。)整個大宇長宙中有這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學習「地」的厚實涵藏,進而學習「天」的高明寬廣,進而學習「道」的本源創生,最後則是效法學習「自然」生成。
藥方:
留意發展的向度,用「圓環式的思考」去替代「單線式的思考」,想想恆久的可能。人之為人,是因為天地萬有一切都可以在一剎那間被納到心中,除非你自己看小了自己。具體的生長,普遍的發展,脈絡的安排,自自然然地,如如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