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指的是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及中國(China),以其開頭的字母合併為Golden Brick;是後資本主義時代崛起的經濟大國,尤其是中國及印度更受世人的矚目。近年來有關中國經濟發展的議題,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歷了2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的影響力日增。
不過,對中國經濟體制朝向市場並快速發展的成就,國際社會評價兩極。持正面看法者認為,中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促其和平演變;對國際社會而言,中國經濟崛起的最大貢獻在於,中國大陸為跨國企業提供龐大商機,中國製品價廉物美,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多元選擇。另外有持負面看法者認為,中國經濟崛起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愈來愈大,尤其龐大的經濟實力用於發展軍備的結果,對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發展相當不利。所謂「中國威脅論」早在20多年前被提出之後,即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與議論。
由Peter Navarro 所著(中國戰爭即將到:培生出版社出版)專書,基本上是屬「中國威脅論」派學者的論著。Peter Navarro依政治經濟研究途徑探討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背後,潛藏著許多可能引爆戰爭的因子,對未來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災難。因此,作者大聲疾呼,國際社會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並認真思考能阻止這場「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的方法,做出必要的抉擇。Peter Navarro將戰爭的因子歸納從國際和國內兩個構面討論,前者主要是在探討中國經濟崛起對世界所產生的威脅,包括市場占有,資源掠奪,污染擴散,軍備競賽,霸權主義等因子;後者則是從中國內部觀察,提出經濟崛起所衍生的不利於政治,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包括生態環境破壞,能源供應,水資源短缺,城鄉發展失衡,所得分配不均等。
中國經濟在過去20多年來持續高速成長,已從一個短缺型經濟體,經濟,科技水準均落後的國家蛻變,為具國際影響力,世界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經濟成就被世人讚為:「中國奇蹟」。中國的經濟成就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例如國內生產總值,對外貿易總值)擴大,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產業結構改善,政府財政實力增強和對外開放程度提高等方面。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在國際分工格局中的地位逐漸提升。
然而,在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同時,其經濟,社會卻也衍生一些負面效應,譬如失業,民工潮,勞工抗爭,治安敗壞,官員貪腐,市場不公平競爭,污染擴大現象等失序問題;以及地區發展差距擴大,所得分配不均,貧富懸殊惡化,階層與族群對立,三農問題等失衡問題。針對這些失序,失衡問題,儘管中國政府已有警覺,並曾努力採取相關政策措施加以矯正,奈何成效不彰,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社會安定和經濟持續成長。悲觀論者甚至認為這許多失序失衡問題一旦惡化,中國可能爆發社會動盪,經濟衰退,從而波及國際經濟穩定與發展。
其實,中國經濟突飛猛進,早已對國際經濟穩定發展造成影響,從表面上來看,中國製品挾低廉要素成本的優勢,低價傾銷世界各地,輸出通貨緊縮,已造成世界各國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在另一方面,經濟高速成長對能源,工業原料的需求大增,則已衝擊到國際市場供需形勢,造成價格波動。Navarro深入的觀察更指出,中國政府為了追求及維持經濟高度成長,放任仿冒行為,忽視環保等違反公平競爭作為,以及為了掌控全球金屬,礦產,原物料等資源的供應,不惜採用「新帝國主義」手段,甚至與恐怖主義國家結盟,助紂為虐,對於國際社會造成的傷害更為深遠。不過肯定中國經濟崛起,對國際社會有貢獻的人士,可能無法接受這些指控,然而,本書針對「中國對世界所產生的威脅」提出許多論點,的確發人深省。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致力基礎建設,發展製造業,成為「世界工廠」;印度擁有優質高等教育與英語優勢,以電腦軟體,金融,法?的服務見長,成為歐美企業的「後援辦公室」。中國,印度納入全球經濟,成為各國企業降低成本的萬靈丹。近年來企業獲利亮麗,股市房市共創榮景,消費品一再降價,全靠中國與印度豐沛而低廉的勞力背後支撐。隨著中印共有數億人擺脫貧窮,成為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歐美企業想望已久的消費市場也逐漸浮現。刺激了各項消費品價格上揚。同時,也意味著需求增加而消耗地球資源的速度加快,生態危機加劇,這又回過頭來造成石油等原物料飆漲,通貨膨脹蠢蠢欲動,環保議題升溫,進而掌動地緣政治板塊移動,貿易摩擦等相繼發生而加劇。
由國際媒體記者羅蘋,梅瑞迪絲所著:龍與象─中國印度崛起的全球衝擊一書,以堅實數據與理性分析,把中國,印度崛起的緣由,歷程與衝擊如此複雜的經濟現象,敘述得極為準確,清晰而可讀。本書由遠流出版社出版。
隨著貨車,火車,航運和飛機形成綿密的全球運輸網路,國際貨運也變得便宜。距離上海只需5分鐘車程的優比速倉儲中心,外觀平凡無奇,卻是全球大量新產品的集散中樞。厚紙箱,木箱整齊堆疊成列,各列編碼,看來就像是一個超大型的車庫,140名員工每月要處理8千噸出口品,以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