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ders payday loans

科技專案成果~
lenders payday loans


2012/07/06

十二五規劃下中國大陸醫藥與醫療器材商機與切入策略

 

(台北訊)中國大陸實施新醫改政策,旨在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十二五計畫亦針對醫療領域,佈下產業發展策略,其醫療市場商機因需求增加而湧現,預計醫療市場含醫藥品及醫療器材在2010~2015之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25%2015年總產值將有機會超過3兆人民幣,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生醫產業的發展關鍵時期,也是台商參與其產業起飛的黃金契機。
中國大陸實施醫療改革政策有五大重點項目,包括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分析此五大重點項目對醫療產業鏈的影響,發現中國大陸的醫療市場急需可直接使用的醫療產品。
依現行的規定而言,醫療產品要進入中國大陸的醫療市場必須先進入其採購目錄範圍內,目前各省
()採購中心進行招標採購時,首先會制定採購目錄,以藥品採購為例,採購目錄內包括有醫保目錄、基本藥物、一般藥物和自費藥物。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保項目所涵蓋的範圍,其他則為一般藥物。醫療保險所給付的藥品為醫療機構常備用藥,也是採購目錄內的項目名單,採購目錄內藥品約九成屬於醫保項目。


 

目前中國大陸基本藥物多由當地廠商製造生產,中高端藥品則主要由外資廠商生產,市場需要新藥或新劑型產品。面對藥品市場被大廠壟斷的情況,廠商積極尋求產品轉型以突破僵局,包括對外尋求新藥研發的相關技術與產品等。在醫療器材的需求部分,中國大陸政府因為持續進行縣醫院改革,各級醫院升級需要按科室開始添購裝備。按科室進行分類,共12大類,95種設備,預計十二五期間將投入百億元人民幣以完成縣醫院升級及設備採購,對於醫療器材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十二五規劃之中,對醫藥市場的另一重大影響為醫藥流通整併的重點政策。中國大陸目前有13,000家左右的醫藥流通企業,市場混亂,十二五規劃將引領醫藥流通企業整合,避免分散度太大,未來醫藥流通企業的通路定位更加分明。目前,中國大陸前三大醫藥流通公司,其佔的市場比例高,也已經有佈好完整的通路佈局,而且各家醫藥流通公司各有其產品通路定位,例如國藥控股即以醫院通路為主;九州通即以藥局通路為主。然而,中國大陸醫藥流通企業能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產品經銷、代理,以及協助製造商進行招、投標。如果透過與中國大陸醫藥流通產業的合作,將會是台商進入中國大陸醫療市場的重要議題,也會是未來應持續投入分析研究的重點。
綜合來看,中國大陸此波醫療改革所創造的龐大內需市場,預估至少帶動5~10年的商機,我國廠商要如何在短短5~10年內進入中國大陸醫療市場,首先需要評估自身產品的優劣勢、與競爭者的區隔性、以及產品的定位屬性、市場類型,建議廠商短期要進入中國大陸醫療市場,應選擇合適的醫藥流通廠商進行合作,搭配通路定位完善的醫藥流通廠商以搶佔中國大陸醫療市場;中長期的產品開發則應朝新藥、新劑型藥品發展,醫材部分則與國際大廠合作開發中高階醫療器材,將研發留在台灣,市場放眼中國大陸;開發的產品類型以醫保項目產品為優先開發,爭取能納入中國大陸採購目錄內,俾利進入其醫療市場。

台灣石化產業高值化的商機與策略

(台北訊)石化產業是我國重要的兆元產業之一,2010年產值達到新台幣1.82 兆元。石化產業供應之產品除了作為紡織業、建築業、汽車業之主要材料,石化原料衍生之樹脂、薄膜、板材等元件,是新能源、顯示器、行動通訊等高科技產業所需材料,石化產業著實是我國產業發展之基礎。不過,近年我國石化產業面臨中東國家利用低價原料的競爭,以及中國大陸挾其市場快速建設石化新產能的威脅,加上國內環保風潮,造成石化產業新產能投資困難。因此,我國石化業者除了重視現有產品的生產和行銷外,更需要將石化產品高值化,以減低新興國家新產能威脅,並發展高值化衍生材料,支援下游應用產業升級。
國際上許多先進國家將石化產業朝向高值化的發展策略。日本企業專注於開發高科技產品上游關鍵材料,在全球高科技產品供應鏈上已具有關鍵地位;歐洲企業,如:巴斯夫(BASF)、帝斯曼(DSM),近年逐漸將業務重心擺在高值化產品的開發,開始脫售大宗石化產品的業務;韓國企業選定國家重點發展發展的產業,以達到強化產業鏈結構的目標。韓國政府為了協助韓國企業發展,於20112月正式啟動「World Class 300 Project」,通過專案申請的企業,將受到韓國政府資源的協助。 

目前是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時間點,因為我國石化產業在大宗石化產品的發展已達到成熟期,業者難以在國內另闢大型石化基地的投資地點,又面臨中東等新興國家大量投入石化上游原料生產,預期全球大宗石化產品市場將受到衝擊。倘若,我國石化產業在技術與產品價值的層次提升,則可因應此變局。  
20116月,政府宣示將石化產業高值化視為我國石化產業未來發展目標,個別產品附加價值率超過30%為高值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