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造業現況與趨勢-回顧2011展望2012
(台北訊)雖然2011年上半年國際經濟呈現上下震盪,但台灣經濟卻穩健成長,平均經濟成長率達5.54%,表現亮眼。然而,2011年下半年的台灣經濟成長,因歐美國債問題暴發,世界經濟步入蕭條,連帶受波及。 由於2011年下半年歐美市場景氣震盪,使得終端消費不振,衝擊整體顯示器產業的出貨狀況,對出口導向的台灣面板產業而言不啻為一大挑戰。另外,中國市場的風險除了人民幣升值可能造成的通貨膨脹的疑慮外,對於以政策催化電視銷售的方式,似乎成長率已逐漸趨緩,以及家電下鄉第一波試點城市的截止實施,又中國整機業者不斷削價競爭下,面板報價也受到極大的影響。故台灣顯示器產業於2011年呈現景氣低迷的狀態,較2010年下跌16%的負成長趨勢,總產值僅達新台幣9,542億元。 |
![]() |
在雲端運算產業部分,隨著雲端市場的逐漸發展,台灣資通訊廠商投入在雲端運算市場的家數和規模也逐步增加,產值也逐年提高。目前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伺服器、網通設備、資料中心、系統整合與軟體開發等業者均積極投入。推估至2014年,隨著雲端服務發展與智慧行動裝置普及交互結合帶來的市場綜效,產值將會穩步成長,2011年台灣雲端運算產業產值達新台幣2,462億元,預估2012年將成長至3,325億元,成長率可達35.0%。
迎接2012年的到來,ITIS計畫出版「我國製造業現況與趨勢-回顧2011展望2012」,為國人剖析重要產業過去一年的發展、重大事件影響,以及未來發展趨勢與策略建議,供各界參考。本書完整的探討國內外經濟情勢、剖析我國製造業總體發展及重要議題,涵蓋十七項主力產業的回顧與展望,以及LED、太陽光電、風力發電、電動車、綠建築、及雲端運算等六項新興產業的觀察,希望透過本書的解析,讓您對台灣產業發展及國際競爭力有進一步了解,進而掌握贏的契機。
台灣切入中國大陸紡織市場通路及供應鏈之研究
(台北訊)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至今,歐美市場景氣仍舊低迷,歐債及美國失業率問題截至2011年下半年為止仍未能有效改善,甚至有引發二次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反觀中國大陸,勞動工資大幅調漲,再加上人民幣的升值,帶動中國大陸消費實力快速增長,在全球經濟地位也更顯重要。此外,2011年中國大陸展開的「十二五規劃」,明確將「擴大內需」視為主要目標,其可預見的內需市場潛力早已吸引國內外廠商爭相進入。
台灣紡織業者向以全球運籌、與國際品牌直接溝通、產品研發及品質控管見長,在2010年兩岸簽訂ECFA的推波助瀾之下,較韓國、日本等國家更具備切入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利基點,但伴隨中國大陸工資、物價、土地及租金等各方面的快速上漲,台灣過去以中國大陸廉價勞動力從事加工出口的經營模式已逐步調整,今後台灣將以與中國大陸品牌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或者以自有品牌進入中國大陸通路市場,來掌握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商機